最近家里出了点事,然后老婆就找了朋友A帮忙,朋友A又找了他的朋友B帮忙。最后问题也就解决了。完事后,我老婆想着人家帮了忙,是不是该请A和B一起吃顿饭。只是A就一直推托吃饭这事。
恰巧最近也在看费孝通的《乡土中国》,里面就有讲人情这方面的。反正最近也闲,就对这事多想了想。饭局在中国可算非常常见,朋友间、同事间、家人亲戚间、生意上等等到处可见。这些情况的却别是什么呢?
朋友们一起组个饭局,这是最常见的。和朋友吃饭,无非都是在叙旧、调侃、聊天,很多也是也伴随着其他一些活动,如郊游、逛街,或者单纯就是为了一起吃一顿。朋友间的饭局,更多就是在培养相互的感情。这感情并非人情,而是真正的友情。为什么说一起同过窗、蹲过放、扛过枪的友情是最深的。那种环境下,天天在一起,一起吃饭、一起睡觉,海吹糊聊,相互间利益瓜葛又少,心理防线就低,这样就很容易增进感情。那朋友间的饭局也基本类似,无非就是为了常见个面,聊聊最近情况,吐吐槽,闺蜜、兄弟还能吐吐苦水。
同事间的饭局和朋友间的就有些不同。先说同事和朋友的差别。真正的朋友并无利益瓜葛,有利益瓜葛要成为好友的很难。同事间,存在竞争,也存在利益瓜葛,虽然天天一起,聊天机会也比朋友多,但是感情上依然无法和朋友比。那当然也有很多从同事变为好友的,那是感情积累到一定程度了。同事的饭局更多的像是例行公事,为了工作,需要和他们熟识,那饭局就是最好的熟识方法。这饭局也能增进感情,到一定程度也可以成为朋友。只是同事的感情淡的太快,究其原因,职场上无法交心的缘故吧。
正儿八经的商务饭局呢,我没怎么参加过,就个人理解,那只是一种过场。还是要说那种办事的饭局,吃饭的目的就是为了促成一件事,这里面就慢慢的人情。饭局里人情,但人情不是在饭局中,而是在办的事上。我给你一次方便,你给我一次人情,在这有来有往中,人情就一点点多了起来。人情是债,而且还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债。
回到自己的事上,老婆找A帮忙,那就是老婆欠了A的人情,A找B帮忙,那就是A欠了B人情。这时我们要请吃饭,那这个饭局的目的就不明确,一不办事,二谈不上增进感情。而且通过A认识B,实际上A又需要欠B一个人情,原因是A给B介绍我们,这种搭人脉的也算一个人情债。说是为了答谢帮忙的饭局,结果变成又一次欠人情的饭局。怪不得A并不愿意去促成这样的饭局。
人情真是个微妙的东西。只能说深深的刻画在了中国文化中。在一个相互熟识的社会中,人情相当于货币。即使是现代商业社会下重契约精神,人情依然有着强大的力量。